Pages

September 8, 2011

番茄與西紅柿

昨天上完德文課,蔣玥大喊:我不想再說德語和英語了!

過去在台灣,常聽到別人說:台灣人出了國最後常常還是跟大陸人混在一起。當時都覺得這樣的評論是負面的,代表打不進外國人的圈子裡,顯得很失敗的樣子。過去一兩週來我參加了幾次AEGEE或INCAS的活動,也常常看到外國人圍在一起聊天,自己是可以一起聊個幾十分鐘,但對話速度還是比用中文慢很多,最後就無聊了,久而久之,我也變成只和大陸朋友熟。

一開始發現這樣的情況,讓我有點沮喪,覺得好像扮演著過去自己不以為然的角色,因而很想要"認真"參加很多歐洲學生的活動,但所謂"歐洲學生"的活動不外乎pub(幾乎每天晚上都有party)和KTV,然後就是喝酒、抽菸、再繼續喝酒,說是一邊聊天,也算不上真的聊天。就連晚餐的邀約,都是9點集合,這跟台灣對"晚餐"的定義有很大的差距,9點的飯局吃完以後肯定將近11點,這時要搭上公車就會有困難,我就慢慢退出了,只有是參觀和旅遊的行程,或是下午的活動會湊上一腳。的確,這樣要融入"大家"變得更加困難,但當我仔細觀察以後,我漸漸發現,並不是這些歐洲人都很順利地融入大家了,而仍然是西班牙人一群、波蘭一群、義大利一群,然後各自用母語溝通,當然,德國人自己一群,但他們長得都那個樣,所以我們看不出來而已,於是我慢慢想通了。

我本來就不愛去pub,本來就討厭別人抽菸,本來就不喜歡三更半夜不睡覺,出了國門也是如此。入境隨俗有它的道理,若是想和外國人打成一遍也有方法,(雖然要融入當地德國人的小團體會更難一點,但如果只是要和其他歐洲人熟識不是不可能,前提只要他不是一直用他的母語說話!)這只是喜不喜歡那樣的生活而已。Dan每天都去party,和幾個外國朋友常混在一起,但我現在反而覺得,如果只是為了要和他們成為朋友,而每天做些自己過去不喜歡的social活動,那才會更令我覺得不以為然。

我現在很開心,交到幾位大陸的朋友,常常一起活動,我想無論亞洲、歐洲、美洲人,經過德文三小時的疲勞轟炸,最希望的不外乎是用無須大腦的母語表達自己。這幾個大陸朋友,生活習慣和我也比較相近,6點吃晚餐,11點睡覺,自然而然就走在一塊兒,這幾天我都覺得,最好玩的事就是和他們說話,因為每天都有新發現!像是《唐山大地震》裡面催淚的"西紅柿",原來就是番茄;"土豆"是馬鈴薯;internet叫"互聯網";有個類似facebook的系統叫做"QQ"(可以想像我聽到這個覺得多好笑)。昨天他們煮湯,我問他們怎麼煮,他們說加土豆、胡蘿蔔和奶酪,我大驚:奶酪加進去不就變酸的嗎?後來才想到,他們的"奶酪"是起司!

今天和梁遠方散步經過市集,
我說:是鳳梨耶!
他說:什麼鳳梨?
我說:那個在香蕉旁邊的啊!
他說:喔~波羅啊!你們叫鳳梨?難怪之前我看到一個東西寫鳳梨汁,畫的圖很像波羅!

還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事,我記不清楚了,但我想我說話的方式可能會越來越像他們(他們有四個人),到時候可要糾正我啊!

另外,今天德文班很歡樂,因為我上半節去聽B2,實在有夠簡單,下半節聽了C1.1沒有加,適合多了:)不簡單但跟得上,還能問問題,脫離苦海了非常開心!

午餐後梁遠方帶我去了亞洲超市,那裡什麼都有!紅豆、綠豆、西谷米、康師父、烏龍麵、冬粉、米粉、豆腐、豆皮、火鍋料、醬油,和價位是台灣兩倍的馬玉山麥片粉,有來自大陸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的各類食物,每個轉彎都是驚奇,還有2.5來自香港的月餅!雖然超級貴,但還是買了一個"單黃豆沙"口味,有點油膩但還OK,中秋寶寶怎麼能不吃月餅呢?

1 意見:

karen said...

恭喜你找到生活的方向了。
我們正想視訊時吃月餅祝妳生日快樂呢,
沒想到妳已經自己慶祝了。
中秋節記得買個蛋糕讓大家幫妳慶生哦!

Post a Comment